联系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徐医门户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

文章正文

我院江苏省多基因重大疾病精准诊疗工程研究中心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5日 11:21     点击:158

近期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多基因重大疾病精准诊疗工程研究中心在疾病发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围绕遗传、环境、肠道微生物及个体发育与衰老相关疾病的交叉领域,多个课题组相继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朱作斌团队聚焦于肠道微生物调控宿主健康的分子机制,围绕“肠道微生物遗传变异调控宿主健康”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在《Advanced Science》、《Gut Microbes》等国际权威期刊连续发表5篇系列研究论文。该系列研究系统揭示了肠道微生物遗传变异通过代谢重编程影响宿主线粒体能量代谢通路,进而调控宿主寿命、生殖及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确立了微生物-宿主线粒体轴在衰老与行为调控中的关键作用,为发展靶向肠道微生物的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原文链接:

1: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505469

2: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2309553/

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223740/

4: https://enviromicro-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1-7915.70248

5: https://www.the-innovation.org/article/doi/10.59717/j.xinn-life.2025.100158

周晓燕、应长江、宋远见作为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上发表关于代谢性疾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神经炎症机制的研究。该研究发现,RIPK1通过与可溶性RAGEsRAGE)结合,激活小胶质细胞中的炎症信号通路,进而引发糖尿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团队进一步设计出具有脑靶向特异性的干预策略,有效阻断RIPK1sRAGE的相互作用,显著缓解高糖环境诱导的神经炎症反应及认知损伤,为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潜在的药物干预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jneuroinflammation.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74-025-03489-1

闫微副教授与山西大学岳慧锋副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完成了关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神经发育影响的研究,研究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该工作系统阐明双酚BBPB)可通过干扰lncRNA-miRNA-神经肽ceRNA调控网络,损害突触传递功能,并诱发青春期抑郁与焦虑样行为的分子机制。研究不仅揭示了BPB在环境暴露剂量下对雄性个体特有的神经发育毒性,也为理解环境因素在神经精神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4389425030146

上述系列成果均以徐州医科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涵盖微生物-宿主互作、代谢性炎症调控以及环境表观遗传等多个维度,共同构建了多基因重大疾病发生机制的系统性研究框架,推动了我校在精准医学与疾病机制研究领域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影响力提升。







(一审:朱作斌;二审:高灿;三审:李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