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徐医门户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

文章正文

我院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Aging Cell》、《NPJ Parkinson’s Diseas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5日 14:58     点击:158

近期,我院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唐传喜副教授团队在脂质代谢与帕金森病发生机制方面获得新进展。两项研究成果“Enhanced Microglial Engulfment of Dopaminergic Synapses Induces Parkinson's Disease‐Related Executive Dysfunction in an Acute LPC Infusion Targeting the mPFC”和“Lysophosphatidylcholine Promoting α-Synuclein Aggreg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Disrupting GCase Glycosylation and Lysosomal α-Synuclein Degradation”分别在Aging Cell(中科院一区top期刊)、《NPJ Parkinson’s Disease》(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徐州医科大学均为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单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从而引发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然而,执行功能障碍(executive dysfunction, EDF)等非运动症状往往早于运动障碍出现,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决策困难和工作记忆下降,且长期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前额叶皮层(PFC)接受来自腹侧被盖区(VTA)的多巴胺能投射,而该区域多巴胺(DA)的完整性对于维持正常认知功能至关重要。此外,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的出现也是PD发病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之一。脂质代谢异常在PD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研究发现,PD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疾病的进程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然而其对于多巴胺系统及病理蛋白的影响尚不清楚。主要围绕LysoPC在PD中的作用展开了系统研究,揭示其在神经炎症及病理蛋白稳态失衡中的关键调控机制,为PD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潜在干预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成果1研究发现LysoPC通过触发miR-2885/TDP43/NF-κB信号级联反应,促使小胶质细胞呈现阿米巴样活化。活化的细胞高表达Stablin-1、C3R,识别多巴胺能末梢暴露的“eat me”信号,导致DA突触过度吞噬,这种病理过程引发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兴奋性降低,造成执行功能障碍。

研究由我院神经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刘业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陈锐、我院神经生物学穆春艳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我院唐传喜副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张智教授、复旦大学徐汇中心医院秦晓凌主任为通讯作者共同完成。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徐州医科大学人才启动基金、淮安市自然科技项目基金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11/acel.70003.

成果2研究发现:在神经元内,LysoPC通过激活GPR35-ERK信号通路,诱导Caspase3剪切并抑制GRASP65表达,导致高尔基体极性结构破坏,阻碍GCase的糖基化修饰及溶酶体转运,进而引发其底物GlcCer蓄积,形成α-syn异常聚集的支架;同时,LysoPC通过损害自噬溶酶体功能和溶酶体酸化进一步加剧α-syn累积茄尼醇能够阻断ERK激活介导的损伤效应。

研究由我院神经生物学博士研究生穆春艳,硕士研究生邵凯全及23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苏明瑜为第一作者,我院唐传喜副教授、徐州医科大学王威博士、复旦大学徐汇医院秦晓凌主任为通讯作者共同完成。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年科学基金、徐州医科大学人才研究基金、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江苏省科学研究创新基金和徐州医科大学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31-025-00902-7.



(一审:董蒙蒙;二审:高灿;三审:李冲)